“十四五”成就展:民生答卷背后的干部担当

2025-10-22
来源:中国网    

  “十四五”时期,一组组民生数据振奋人心:城镇新增就业累计5921万人,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95%,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至11.3年,人均预期寿命提升1岁,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衔接资金8505亿元,累计对监测识别有返贫致贫风险的600多万群众进行了精准帮扶……长长的民生成绩单,彰显了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。民生改善的成色,离不开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的实践,离不开干部选育管用各环节的精准发力。

  以科学选人用人树立鲜明导向,让“实干者”扛起民生重任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组织部门紧紧围绕民生事业发展需要,把善于做群众工作、能够破解民生难题的干部选派到关键岗位。通过健全考核评价与选拔机制,注重在基层一线、攻坚前线识别干部,推动形成“重实绩、重民意”的用人氛围。正是这样的导向,让一批懂民生、有情怀、能攻坚的干部脱颖而出,成为推动政策落地、服务群众需求的“实干者”。

  干部队伍的能力素质直接关系民生政策的执行效果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组织部门坚持把民生一线作为锤炼干部的主战场,推动干部在乡村振兴、基层治理、社会保障等关键领域中经风雨、见世面。通过专题培训、挂职锻炼、岗位轮换等方式,不断增强干部把握民情、破解难题、服务群众的能力。

  民生资金是“高压线”,民生政策是“责任田”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组织部门持续健全干部监督管理体系,强化对权力运行和履职过程的常态化监督,严肃整治群众身边的作风与腐败问题。通过压实责任、规范流程、公开运行,推动干部在民生工作中既积极主动作为,又严守纪律红线。实践证明,唯有做到“用权受监督、失责必追究”,才能确保民生工程真正成为民心工程、廉洁工程。

  当前,“十四五”圆满收官,“十五五”征程将启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要“广泛深入地察民情、听民声、汇民智”。在新的发展阶段,民生建设迈向更高水平,干部队伍更须以坚定的政治立场、过硬的能力素质、严实的工作作风,担当起推动共同富裕、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,在回应人民期待、书写民生答卷中彰显新时代干部的担当与力量。(中国网时事评论员陈超凡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