榆林职院创新构建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

2025-09-16
来源:智慧中国网    作者:杨浩 李宁 宋娟 高波

  榆林市作为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,承担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使命。榆林职业技术学院立足服务国家能源战略与区域发展,面对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脱节、人才培养模式滞后、工匠精神培育不足等现实挑战,以“扎根榆林、服务国家、产教共生”为办学理念,创新构建了“群链耦合·靶向培养”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。

  

  形成了“以链建群、内聚外联”群链精准耦合机制

  深度对接榆林能化基地“12363”产业布局,系统梳理能化产业链,精准定位50个关键技术岗位。校企联合研制专业动态调整机制,构建以煤化工技术专业群为核心的专业集群,打造“校内资源集约共同体+校外产业学院联盟”双平台,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图谱同频共振,产教全要素深度融合。

  形成了“点线面体、驱动赋能”的协同育人路径

  以建设中德能源化工学院为突破“点”,引入双元制理念,开设“订单班”;以现代煤化工产教联合体为主“线”,贯通“教育链-人才链-产业链-创新链”,实现从招生到就业全链协同;以呼包银榆职教联盟为“面”,搭建区域共享平台,促进资源聚合与辐射带动。最终形成“标准引领、双元育人、区域协同、国际融合”的立体化育人生态“体”。

  构建了“五维适配、预警调控”人才靶向培养模式

  以工学交替适配生产节律;以课程动态更新适配技术迭代;以矿井虚拟仿真等平台适配厂矿实境;以校企师资双向流动推动教师能力适配工程实践;以岗位标准为考评依据适配岗位要求;依托诊改平台实时监测预警与调控优化,确保靶向培养精准有效。

  重塑了“一体两翼三层四维”的五育融合体系

 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育人框架,以德技并修为两翼,打造“课程思政+专业教育+实践育人”三层渗透体系。实施“匠心筑梦”工程,建设劳模工匠工作室,开发职业精神培育案例库,将“煤亮子”等能化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。构建“职业能力+健康身心+审美素养+劳动实践”四维育人矩阵,打造“煤海艺韵”美育品牌,实现精神引领、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有机统一。

  榆林职院从“专业跟随产业”到“专业引领产业”,实现了以人为本、全面发展的人才高质量培养目标,为能化基地转型升级持续提供人才支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