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月的王益,乡野大地正演奏着热烈的盛夏交响。孟姜塬的桃园里,饱满的黄金蜜桃压弯了枝头;塬畔村的温室大棚内,阳光玫瑰葡萄如翡翠般晶莹挂果;军台岭的苹果园绿意葱茏,青果累累。整洁的村道旁,格桑花与向日葵开得正盛,老人摇扇纳凉,孩童的欢笑在绿树浓荫间回荡——一幅生机勃勃的现代田园画卷在王益的山水间铺陈开来。
产业脉动:新农人奏响智慧强音
王益之新,根基在于产业的蓬勃脉动。这里以“一村一品”擘画蓝图,让特色产业成为强村富民的坚实支柱。“新农人”张先生的故事生动诠释着这片土地的产业脉动。他辞去城市高薪,带着智慧农业技术返乡,将自家果园升级为“云端农场”。点点手机,灌溉、施肥精准调控;动动手指,鲜果通过电商平台直达千里之外。
“以前种桃靠天吃饭,现在靠科学增收。手机就是新农具,屏幕就是新田地!”张先生在滴灌设备旁自豪地说。像张先生这样的“新农人”正成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。如今全区已打造特色果业2.5万余亩,超90%的农户融入产业链条。202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744元,同比增长7.3%,排名全市第一,数字背后是乡村经济日益强劲的造血能力。
生态诗行:黄土坡披上绿色锦缎
产业繁荣的画卷,离不开生态底色的精心晕染。面对曾经的生态欠账,王益区全域推进生态修复。昔日的陡坡耕地,化作层叠梯田,稳稳锁住水土;清洁能源替代,让村庄碧空如洗;完善的垃圾收运与污水处理设施,令村容焕然一新。
军台岭村的王大爷坐在新修的文化廊架下,感慨道:“过去夏天沟里光秃秃,风一吹满脸土。现在满眼是树是花,晚上坐这儿乘凉,心里头舒坦的很!”经年耕耘,全区林木覆盖率攀升至37.2%,曾经裸露的黄土沟壑,如今草木葳蕤,筑起一道生机盎然的生态屏障,重现“开门见绿、推窗见景”的田园诗意。
文明新风:古韵今辉滋养和美家园
王益乡村的和美气象,深植于文明新风的润物无声。这里用心擦亮文化根脉,让历史瑰宝焕发时代光彩。历史悠久的义兴村“燎疳”民俗,经创新提炼,已从古老仪式蝶变为文旅融合的亮丽名片与乡土教育的生动课堂。同时,各村深入挖掘贤达故事、传扬优良家风,让崇德向善的种子在沃土中深深扎根,为和美家园奠定了厚重的道德基石。每当夜幕降临,王益乡村的文化活力便蓬勃涌现。文化广场上,秦腔爱好者引吭高歌,传统韵味交织着自得其乐的现代风尚;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灯火通明,政策解读、农技培训、志愿服务等活动如火如荼,这里俨然成为提升素养、凝聚乡情的“活力磁场”。而“好媳妇好婆婆”、“星级文明户”等评选活动更是深入人心,孝老爱亲、邻里互助在乡间蔚然成风。
“评上‘好媳妇’不光是个荣誉,街坊邻居都看着呢,更得把老人照顾好,把家里家外打理好。现在村里人比着孝顺、比着和睦,风气好了,大家伙儿心里都美滋滋的!”义兴村“好媳妇”荣誉获得者张桂香说到。
盛夏时节,骄阳似火。王益区的新农村建设,正以“产业兴村、生态美村、文明润村”的坚实步履,在黄土地上谱写振兴的华章。这里,每一寸土地都跳动着希望,每一位农人脸上都洋溢着信心,在通往共同富裕的征途上,王益区的新农村正焕发着产业丰茂、家园和美、民风淳厚的动人光芒。